近日,湖南经视一则关于“长沙24小时药房哪去了”的新闻引起记者关注。报道说,包括长沙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开福区等在内的96家24小时营业的药房基本已经没有再执行夜间售药。5年前,长沙市商务局和省、市药品流通行业协会发布长沙市“24小时售药药店地图”,公布了城区96家夜间售药门店,以保证市民在距家500米内能找到24小时售药药店或窗口。如今,“地图”早已失效, 24小时药店也逐步淡出消费者的视野。
然而,随着人们的夜生活逐渐丰富,加之医院急诊药房出现药品种类不足的情况时,对于夜间突发疾病的患者来说,夜间售药仍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药店能否坚持24小时售药?有没有其他路径解决24小时售药难的问题?
24小时药店之苦
国家在2004年出台的《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中曾明确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必须具备能够满足当地消费者所需药品的能力,并保证24小时供应。苏州在2000年出台的《苏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管理暂行办法》中,也对苏州市医保定点零售药店提出这么一条要求:能及时供应基本医疗保险常用药品,保证24小时提供服务。
不过,后来在医保协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中取消了药房必须24小时营业的强制约束。国家商务部2012年12月1日起实施的《零售药店经营服务规范》只是表示:提倡零售药店设置夜间服务窗口,实现 24小时药品供应,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这也就是说,24小时售药不再是强制性要求,改为提倡,药店出于自身实际情况,在可行的条件下自愿提供公益服务。”湖南省药品流通行业协会秘书长黄修祥说。
政策的变动只是一个方向,入不敷出、亏本才是导致药店终止24小时售药的重要原因。某单体药店老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家药店一般设置4名员工,每个月光人工支出要一万多元。如果实行24小时售药,得再招两个人,每月又会增加5000多元的成本,实在是负担不起。而对于大型连锁药店来说,由于晚上购药需求普遍较低,夜间营业额不足白天的1%,赚回来的不够花出去的,让药店的24小时售药行为无以为继。
此外,员工安全也是夜间售药的一大担忧。某上市连锁的店长告诉记者,过去在夜间售药值班的时候,会碰到喝醉酒的、打架受伤的、故意捣乱破坏的人来买药,对自己造成极大的心理与工作压力,甚至对自己的人身安全也构成威胁。因此,一些连锁药店陆续叫停24小时售药服务,改为仅开设夜间售药窗口,以满足部分患者的夜间购药需求。
自动售药之困
在实体零售药店无法完全实现门店24小时经营的环境下,行业也在不断探索各种方式,以填补市场空白。
据记者了解,早在2000年初,吉林大药房、中山中智大药房等区域品牌药店就在区域内建立配送队伍,为消费者提供24小时送药服务。吉林大药房副总经理杨启忠向记者表示,从2002年开始,吉林大药房便专门为出行不便或工作繁忙的顾客成立客户服务中心,并开通专线电话,由专人24小时守候在电话机旁。如今,吉林大药房已经配备80多名专职配送员,每月为当地消费者提供超过1万次以上的送药服务,其中50%以上购药发生在深夜。
作为药店夜间售药的必要补充,自动售药机虽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却是一个重要尝试。早在2002年,自动售药机就被引进到国内,但在运行一段时间后逐渐淡出消费者视野。最近几年,自动售药机又开始“回归”,不少地方的药店和超市纷纷在所在城市试点自动售药,24小时提供家庭常用与应急非处方药品。
如2012年12月,经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上海华氏大药房在上海地铁人民广场、上海体育馆、上海南站和徐家汇等站点周边,启动50台地铁自动售药机,为消费者提供包括感冒发烧、镇痛、胃肠不适、咳嗽、喉咙沙哑等常用乙类非处方药品,以满足市民日夜的紧急用药需求。从2013年起,华氏大药房又陆续增加了100台自动售药机,向居民小区延伸,进一步提升24小时售药的覆盖能力。
2016年,福建省发布《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设置自动售药机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允许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在24小时便利店、宾馆、机场、车站等人员密集服务场所设置自动售药机,以方便消费者购药。同时规定了自动售药机所销售的药品包含应急常用乙类非处方药、计生用品以及常用一二类医疗器械等。今年,泉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了《关于做好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设置自动售药机的通知》,并且在泉州市中心市区药店、超市、银行、小区周边开始投入使用自动售药机。
而在成都,也将试点开设自动售药机和流动药店。2016年年初,成都在十大民生实事工作目标中提到,将在24小时便民超市等网点试点开设非处方药专柜100个,以满足市民深夜购买药品的需求。除了100个非处方药专柜,还将在零售药店增设乙类非处方药品自动售药机,在满足条件的建筑工地,开设流动药店。
不过,有投放自动售药机的药店向记者反馈,虽然自动售药机页面上留有咨询电话,患者可24小时找执业药师咨询,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患者还是觉得缺乏专业的用药指导,难以放心购买。而对于自建配送团队实行24小时送药的连锁而言,高昂的运营成本与较低的销售客单,也成为长期困扰他们的问题。
“吉林大药房的送药上门服务项目,多年来始终处于亏损状态,直到这几年才实现盈亏平衡。考虑的不是这项服务能够带来的收入与利润,因为以目前这种销售低毛紧急药为主,同时要另外供养一只配送队伍的模式来说,确实难以实现盈利。我们能坚持下来,主要是因为这项服务所带来的口碑与市场影响力。”杨启忠说。但不成比例的成本支出与收益回报,非大部分连锁所能承受。
夜间售药之机
全天候24小时服务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需求,包括夜间购药。但目前来看, 24小时药店、自建配送团队、自动售药机的发展情况与这种需求仍然不能完全匹配。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推进“互联网+药品流通”。以满足群众安全便捷用药需求为中心,引导“互联网+药品流通”规范发展,支持药品流通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广“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新型配送方式。因此,借助第三方平台实现24小时售药配送服务成为不少药品零售企业的选择。
据京东到家相关负责人介绍,包括湖南老百姓大药房、益丰大药房、国大药房、广东大参林、深圳海王星辰、广东金康等在内的全国百强知名连锁,如今已有约80%和京东到家结成战略合作关系。此外,记者观察发现,这批连锁也开始与美团外卖、百度外卖等平台合作。
百度外卖医药健康事业部负责人邵清表示,与日间售药相比,虽然晚上的用药需求相对减少,但根据目前所呈现的数据显示,晚上的药品销售额依然能占到总体销售额的20%~25%,有效促进了零售药店销售业绩的增长。
“与以往晚上不营业、白白扔掉市场机会不同,部分服务意识不断提高的零售药店已经开始意识到夜间售药的市场空间,并与第三方平台开展合作,在拉升门店销售业绩的同时,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邵清说。在他看来,借助第三方平台所提供的医药O2O技术,既能规避连锁药店自建团队带来的高成本问题,又能实现零售药店服务范围的延伸和销售增长,同时还能满足消费者深夜购药的需求,属于行业需要的多赢模式。
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配送地区覆盖面有限,大部分第三方平台目前只针对北京、上海、深圳等部分城市开放了24小时送药服务,更多地区的消费者依然无法享受到深夜送药上门的服务体系。而且,为了提高配送员夜间送药的积极性和配送速度,各大配送平台还会采取配送费用浮动机制。当某一区域实在没有配送员“愿意接单”时,甚至会采用强制分配的形式,要求配送员送药上门。
“各平台未来将会为更多城市开放24小时送药服务,但在现阶段,行业还需提升配送能力,招聘更多配送人员才能达到这一目标。”某不愿透露名字的第三方医药O2O平台运营人员如此说道。
其次,连锁药店的配合度有待提升。目前连锁药店与第三方O2O平台的合作模式中,配送人员需要根据消费者订单到门店取药,才能实现送药上门,因此相关门店就必须在夜间留一名员工在店内,才有可能实现完整的服务流程。“而在当前,很多零售药店还没有这种服务意识,或者说不愿投入这些成本,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药O2O24小时送药的覆盖范围。”邵清介绍到。
第三,生存问题需要考虑。医药O2O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其最终必须实现盈利,才有可能在行业中长期生存。由于消费者的夜间购药需求以感冒、发烧、咳嗽、急性肠胃炎等急性病为主,这些疾病用药普遍存在客单较低的现象,如何优化品类结构甚至通过解决处方问题来提高客单数、提升盈利能力,亦成为医药O2O能否长期生存的头等大事。
毫无疑问,要实现医药O2O与零售药店的完全融合,无论在消费者教育、产品优化、品类调整还是运力提升等方面,行业均有改善的空间,只有不断优化以上流程,才能不断满足夜间售药的供需平衡。(朱绍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