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20年07月28日 14:07
7月2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远大医药获悉,近日其与一家主要从事神经介入领域医疗器械研究与开发的公司(下称目标公司)订立股权认购协议,待满足协议中相应的先决条件后,远大医药将分阶段认购目标公司股份,直至最终获得目标公司100%的股权。
在一位医药行业分析人士看来,并购的交易结构设计很关键。通过制定先决条件、里程碑模式收购,是医药行业收购较为成熟的模式,这样有助于企业锁定优质标的的同时降低投资风险。
据了解,近年来,远大医药持续加码“精准介入治疗领域”的布局和投入,上述目标公司现有业务及相关技术主要用于治疗脑卒中。
远大医药表示,这次交易的顺利实施,将使得公司收获五个神经介入领域的高端医疗器械,进一步扩充公司在精准介入治疗领域的产品管线。全球范围内布局创新性治疗技术及产品成为远大医药近年来的战略,其中精准介入治疗领域是公司的两大发力点之一。远大医药此次瞄准的赛道选在了脑卒中。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
根据2019年柳叶刀发布的《Mortality, morbidity, and risk factors in China and its provinces, 1990–2017》及于2017年发布的全球疾病负担(GBD),以及《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数据显示,于2017年中国新发脑卒中患者总数达425万,死亡人数196万。目前中国 40岁至74岁居民首次脑卒中发病率平均每年增长约 8.3%。脑卒中已成为中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刘建民教授指出,尽管2015年以来卒中的急救措施有了巨大的进步,使整个治疗疗效提高了30%。但是现在依然面临有40%-50%的病人会死亡或者残疾。
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中国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类型,占总数约69.6%-70.8%,其治疗方法有静脉药物溶栓、机械取栓等。药物溶栓时间窗仅为发病后6小时内,多数患者发病送入医院已超过黄金治疗期。而且引起颅内大血管闭塞的血栓通常较为坚硬,单纯药物溶栓无法取得满意疗效。
近年来,支架取栓成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新路径,其将治疗时间窗扩展到24小时,平均再通率为80%~90%。患者发病后应尽快送往能够开展这项新技术的医院,每提前30分钟,就可使严重残疾及死亡率降低10%。
据了解,基于其临床优势,支架取栓已被列入美国《2018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处理指南》以及《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和《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18》,有望成为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主要手段。
不过,尽管中国脑卒中患者人群庞大,临床治疗需求暴增,但作为介入治疗器械的一种,取栓支架具有较高的研发、生产壁垒,市场主要是外资进口品牌为主。目前国内90%以上的产品都是靠进口,治疗成本较高。
据了解,随着国内医疗器械研发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内已有一家企业的脑血栓取出装置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此外,更多的国内企业纷纷加码研发,试图在这一蓝海中分一杯羹。
远大医药介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栓支架已进入第三代产品的开发阶段。目标公司的核心产品是第三代取栓支架,更利于手术操作者定位,具有便于医生操作、节约临床手术时间和费用、提高了有效性和安全性高等优点,代表着脑血管介入领域的研发新方向。
“目标公司预计于2024年取得包括第三代取栓支架及其配套产品在内的五个中国注册批件。在脑取栓支架及配套产品线的建立过程中,亦可同步对公司冠脉介入产品的后续研发和国产化进行布局。”远大医药称,希望建立心脑血管介入治疗领域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平台,并形成以加拿大Conavi血管影像诊断、德国Cardionovum 血管介入、及以澳洲Sirtex和美国OncoSec肿瘤介入,三位一体的国际化‘精准诊断+治疗’战略布局。”